近10年来重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制造业,形成了汽车制造和电子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双轮驱动"态势。其中在手机制造和显示与触摸领域,今年上半年全市手机产量超过1.68亿台,成为仅次于广东的行业重镇。
手机产业为什么纷纷向重庆转移呢?
其一:重庆政府出台系列鼓励性政策。为推动手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庆政府出台系列鼓励性政策,在产业发展、产业配套、科技研发、企业运营等方面都予以财税支持。
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既重“补贴”,又重“引导”。为激励区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市级财政将把主城区范围内的手机整机及零部件企业纳入产业集聚发展转移支付补助范围,时间期限为2016—2018年;在强化产业配套方面,既补“采购”,又给“激励”。为实现本地手机零部件属地化供应,扶持配套企业做大做强,政府鼓励手机整机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手机零部件配套产品,并且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在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既补“设备”,又补“检测”。对手机整机及零部件企业新购的研发试验关键设备,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补贴;对企业运用手机公共平台或共享设备进行研发试验检测的,予以补助;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方面,既降“成本”,又减“费用”。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对符合条件的手机整机和重点配套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可参照困难企业标准,按程序申报办理;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减少费用成本,对经认定的工业园区范围内手机项目生产性用房,可免缴城市建设配套费。
其二:重庆手机集群已出现规模。
“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连接点,作为内陆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开放前沿,这对手机制造和出口来讲至关重要。”事实上,重庆的手机产业已在中国西部居第一,并已占据了自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生产基地的位置。除了深圳财富之舟,早前入渝的国虹集团、vivo、百立丰、天语、国信通等手机生产企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产手机产业链,坐实了“西部手机之都”之名。
去年,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2700亿元、增长50%以上,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0%。同时,各类智能终端总量达3.8亿台件,笔记本电脑产量保持全球三分之一,手机产量占全国15%;今年以来,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长势良好”,重点产品持续放量。1月至2月全市液晶显示屏产量增长3.8倍、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7倍。此外,京东方智慧电子、惠科液晶面板、中光电触控显示一体化、川崎机器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将于年内实现投达产;在手机制造和显示与触摸领域,上半年全市手机产量超过1.68亿台,成为仅次于广东的行业重镇;得益于京东方重庆8.5代线项目扩产、惠科金渝8.5+代线和奥特斯重庆项目等投产,上半年全市液晶面板产量同比大幅增长209.4%,达到3800万片,印刷电路板产量同比增长50.7%,达1245.5万平方米,同时,重庆还按照产业链条策划了总产出2万亿元的储备项目库。
其三:广东成本的不断上升。
随着广东尤其是深圳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等不断上涨,重庆争取广东其他重量级手机品牌入驻或有不小机会,毕竟在广东厂商迁移目标中的中西部地区,重庆地理位置优越,同时还有全球最大笔记本生产基地的配套生产能力。
重庆凭借产业政策、地理位置、现有产业集群等条件,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重庆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计划重庆将聚集手机整机和配套企业200家,移动终端制造业的产值达到1千亿元,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发展,不断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提高研发制造能力和产品的价值,建设手机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