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进入下半场:拼的将是战略思维

2017年,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一道分水岭。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在连续几个季度下跌后终于逆转,出货量大增21.6%;不久之前,iPhone X发布开启下一个十年,库克说智能手机进入新的阶段;在ORIC大会上,荣耀总裁赵明则表示,互联网手机在今年迎来新的拐点。

智能手机不是单点而是思维之争

进入下半场的智能手机,要拼的究竟是什么?产品、技术、市场、渠道、营销、模式、性价比……似乎每一个单点都很重要,但智能手机的竞争一定是单点竞争。任何一个单点,不同手机厂商都可向彼此学习——事实上它们确实在这样做。而且智能手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消费品之一,它涉及到硬件、软件、服务、设计等等。其中渠道、营销、服务比所有的产品包括汽车都更复杂,它的竞争同样复杂。

回望前10年,智能手机的玩家有黯然离场的诺基亚们、有日暮西山的HTC们,有强势崛起的小米们、有稳坐钓鱼台的华为们,然而不论哪类玩家、不论成功失败,都不是受单一原因影响。只有单点优势的智能手机,都未能大获成功。锤子、一加有不错的产品竞争力,然而却只能做小而美品牌;索尼、夏普有很强的黑科技,但都被边缘化;黑莓有独具特色的商业服务体系,也难逃衰落的命运……波诡云谲的智能手机市场,究竟有没有可以摸索的规律,有智能手机的“成功学”?

放眼整个行业来看,智能手机竞争的焦点,都将是打法和思维。这两者不是孤立的,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什么样的打法,思维是道、打法是术。说到底,智能手机竞争是战略思维之争。

智能手机越来越像但这只是表象

人们总会关注智能手机单品谁抄袭了谁,然而这不过是智能手机们彼此学习的一个细节而已,智能手机向彼此学习的地方比这个更多。2017年智能手机们更是变得越来越像,不只是在产品层面,而是渠道、技术、营销、模式方方面面,看上去大家正在不断求得公约数。

产品层面,双摄、全面屏、快充、无线充电、防水,均是一家先做最后再普及到所有手机,今年iPhone X的卖点全面屏、Face ID、无线充电,均不是首创,不再千机一面,卖点却变得雷同;

渠道层面,伴随线上红利不再,荣耀以轻资产模式突进线下,双线布局大获成功,曾经只做线上渠道的小米,也以“新零售”之名,重资产投入大力发展线下渠道,今年年底要开到200家,未来三年要开到1000家;在线下市场深耕多年的OV们则在线上发力,今年618购物节的榜单上,它们的身影终于出现了;

营销层面,曾经只有OV为代表的线下品牌推崇的代言人模式,也在被互联网手机品牌们学习跟进,荣耀牵手胡歌,小米签约梁朝伟、吴秀波、刘诗诗、刘昊然等多位代言人,或许,苹果寻求iPhone代言人只是时间问题;

技术层面,在苹果、华为们先后通过自主研发处理器体现出核心优势后,小米在今年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处理器澎湃S1;荣耀Magic首次引入AI理念并技术落地后,每个手机厂商都打起了AI的牌。

模式层面,智能手机都在尝试软硬件和服务一体化,都在成为互联网服务公司,苹果在卖力地推广Apple Pay、Apple Music等互联网服务,安卓手机厂商们同样在进入更多互联网服务领域。

智能手机在每一个领域都在互相借鉴,进而变得越来越像,然而这种相似只是表面的,智能手机竞争的本质是思维之争。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企业的基因决定了其思维方式,尽管这个思维方式可以不断进化迭代,却很难有质的改变。智能手机在每一个领域都彼此借鉴,然而思维,却是难以被复制的。

曾经想要直接复制小米互联网思维的玩家都失败了,荣耀结合自身特性、迎合互联网手机高效率、轻资产、与用户无障碍沟通的特性,形成独特打法,取得了成功;小米做“小米之家”,表面上看是在学习苹果Apple Store或者无印良品,但它真正要做的是“新零售”,用互联网技术让零售做到电商的效率,这个思维与苹果或者无印良品是完全不同的,这让所有手机品牌侧目。

总而言之,只有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思维方式的玩家,才能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未来,智能手机的竞争也只将是战略思维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