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件看似无关的意外插曲,却让华映人事调整的幕后阴谋论浮上台面。华映坦言,人事调整针对的是绩效表现,对属于末位的人员展开裁员,比重仅1.4%,若以台湾人力约4300人计算,这次裁员人数约60人左右。不过确有员工谣传收到内部信件,称“已经开始进行清算,将于11月正式宣布关厂、退出市场”,对此华映驳斥为无稽之谈。
华映面临关厂危机?财报有端倪!
近日“Touch Taiwan 2018”智能显示与触控展览会上,华映展出智能车载显示屏、全屏幕智能手机屏幕、创新绿色材料开发应用等技术,12.3 英寸Mini LED 背光技术产品也首度亮相,主攻车载市场。
华映自信在2018年车载产品应能达到出货量1400万片目标,手机面板出货量预计会有1.4亿到1.5亿万片,第四季出货状况会比第三季还要好。看上去前景不错,但亏损连连的财报,说明了华映危机尚未解除。
华映2017年第一季,帐上现金还有约新台币371亿元,但到了2018年第二季,帐上现金却减少百亿多元,降至新台币216亿元。一位曾任职华映的员工私下透露,华映看似布局广泛,顺利进入中国大陆车载面板市场,甚至攻进欧洲市场,客户覆盖双B车款品牌,但毛利太低,就算攻进去获利也不漂亮,尤其财务状况未见改善,让他感觉公司前景不明,“撑不了太久”,毅然离职。
OLED成趋势 华映第六代线厂价值递减!
这名前员工的担心,事实上也是台湾面板产业现况的缩影。华映原为TFT-LCD面板厂,后来因为市场竞争,在2012年转型于中小尺寸面板厂,旗下早期有2座4.5代厂和1座6代厂,不过2、3年前,受智能手机需求不佳影响,一座4.5代厂停产,仅剩4.5代、6代厂各1座进行营运,但在OLED需求快速扩增下,这座6代厂价值也迅速递减。
尤其苹果iPhone决定采用OLED显示屏后,大陆手机厂商也把搭载OLED屏幕视为当前发展主力。根据英国经济预测及商业咨询机构IHS Markit调查,2017年平面显示器市场中,以金额计,LCD占比约80%,OLED则是19%;但预估到2020年,LCD占比将降至64%,OLED则提高到35%;到2024年时,OLED比率会提升到40%。
更何况,随着AMOLED技术崛起,手机领域渗透率提高,包括平板等应用也逐渐下滑,市调机构也估计,全球中小尺寸LCD屏出货量从明年开始的未来4年中,年复合成长率约为-6.9%,产业趋势的转变更不利于华映。
当然,市场需求的转变也改变了议价权。2017年以来,手机屏由16:9,转到18:9,再进到18:9异形切割,品牌厂掌握16:9及18:9手机屏议价权,造成面板厂出货量成长,营收却下滑的情况。
一位面板业资深主管分析,华映LCD技术可做监视器、笔电、电脑屏幕等,但仍然无法挤进高阶显示屏供应商之列,当然更谈不上与Japan Display(JDI)、夏普或LGD相比,甚至同为台厂的群创、友达,都有8.5代线,且都在策略上积极转型寻求高质化产品,华映想要突围难度很高。
陆面板厂直追+产能过剩 华映危机重重
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面板厂发展快速。IHS Markit报告显示,预估2022年时,大陆8代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厂将达19座,5.5代以上中小尺寸面板厂也有20座。DIGITIMES Research也预期,4年后,大陆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合计产能可达1131万平方公尺,仅次于韩国厂商,全球比重将达33.4%,相较其在2017年的仅占7.5%,比重显著提升。
今年面板行业受到大陆新产能持续开出,供需再次出现拐点,IHS Markit示警,面板今年起恐长达三年出现供过于求,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曾预言,未来全球面板厂只会剩下三家,有能力建10代线的面板厂才有机会存活,6至7代线将不敌竞争陆续关厂。
不过,友达董事长彭双浪跳出来回应:“每个世代都有适当的产品,如小世代线做高端产品、少量多样最适当,以五代线来说,开一套光罩新台币1000多万元,8.5代线新台币6000多万,10.5代线就要上亿元,光罩成本就差几倍”,换句话说,王东升的话有些太武断。
回应关厂消息 华映:无稽之谈
对比友达、群创,一家追求高质化产品,坚守财务纪律,另一家有鸿海富士康集团当靠山,华映所处的产业位置确实显得辛苦,更让这家老牌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受到市场放大检视。
面对市场上收摊谣言,华映回应:“太夸张了,无稽之谈”。行业专家也评估,关厂危机发生可能性不高,但从裁员到内部员工谣言,加上市场需求转变,这一切都让华映未来的发展存在不少未爆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