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到底有多大能力威胁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上的联系,尤其是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让它经常以多个面孔展现在国人面前。该国改革开放进程比中国差不多晚了十年,近来年,越南承接中国某些产业转移的“野心”让国内一些经济分析师们皱了皱眉头。 越南到底有多大能力威胁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对此产生的众多结论相异的回答,让问题本身变成了个薛定谔式的发问机制。 越南经济发展的亮点在哪里? 越南总理阮春福在2020年元旦前一天提出了让越南“204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按照越南的官方解释,这个高收入,指的是人均GDP达到12000-15000美元之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水平。这是越南40年来首次具体提出达到“高收入”的发展目标。 目前越南的总人口为9600万,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AN)共有十个成员国,越南的人口数排在第三,人均GDP2019年大约为35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3000美元也算是一道坎,意味着消费电子和汽车保有量有了进一步大幅度提升的可能。 如果以 1990年当作起始点计算,30年来人均GDP翻了30倍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和越南,后者从当初的人均96美元达到了今天近3000美元今天这个数值。 过去十年越南的GDP增长率(@statista) 以2019年我国各省GDP总量排名作比较,越南的GDP总量——5535.3万亿越南盾大约相当于我国的山西省,但是人均GDP算下来比我国各省排名垫底的甘肃省都不如(2018年数据为人均4500美元),如果仅仅从上述宏观数据来分析,越南貌似还不足以让一些国内的经济观察家们对其挑战中国在全球或者东南亚产业分工方面产生些许的焦虑感。  但是越南经济发展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进出口和吸引外资(FDI)领域。 2015年,越南进出口总额为3277.6亿美元,同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95万亿美元,人均算下来,当年中越两国人均进出口额为2883美元vs 3450美元,越南已经超过了中国。4年之后也就是2019年,按照两国商务部公开发布的数据,记者按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权统计下来,两国的对比数字变成了5357美元 vs 3271美元,越南多出了中国60%左右。 再把这个数字落实到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在人均进出口额能超过越南的只有广东和江苏两省,就连浙江也在其之下。这份成绩单固然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率的质量,但至少可以证明越南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活跃度,换言之,只有外资落地(FDI)形成足够的规模,才能保证进出口总额的稳定性,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越南的进出口总额就可以和整个上海市不分轩轾了。 越南有整个中南半岛各国中最长的海岸线,达3000多公里,这是其保持高度的外向型经济的地理优势(贸易总量占GDP200%)。 越南出口商品排名(infographics.vn) 按照制造业或者能源进出口产业的“雁阵”梯队理论(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假说),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的越南应该会享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似乎会对中国的产业链构成一定威胁,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所谓的中国人口红利逐渐耗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十几年来经济学界就一直存在中国部分产业会外迁越南的担忧,从传统纺织制造业的衣服鞋帽到今年的手机电脑,不一而足。 2019年10月,在中国手机产业中节节败退的三星关掉了在华最后一个工厂——惠州三星,之后几乎把整条生产设备全都迁往了越南,霎时间越南成了当时国内各大产经媒体的热搜名词。  对话越南产业资深观察者 越南是否会成为一个“微缩版”中国,除了其主观上是否有赶超野心之外,客观上还需要顶层设计如产业法律法规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积累(通讯、交通、物流)以及劳动力素质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完善的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越南产业问题资深观察家,《韩国商业》专栏作者Kim Eun-jin。 记者:Kim你好,很高兴就越南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你有这样一个对话的机会。6月初,越南通过了《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8月份这份协定正式开始实施。这份协定对越南这个严重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来说,产业升级会不会上一个台阶? Kim Eun-jin:这个EVFTA,越南和欧盟已经谈了8年多了,终于在今年敲定,外界曾一度以为这份协定因为新冠疫情会推迟,但越南国内的疫情防控情况在整个东南亚算是比较好的,这也赢得了欧盟的信任。 根据这份8月初就要正式生效的越南-欧盟关税自贸协定,越南向欧盟的出口产品中有71%免关税,欧盟销往越南的65%免关税。其余双方进出口商品中的99%将在未来7到10年内实现零关税。 越南出口到欧盟的产品中,衣服和鞋帽占了大头——约为20%,排在中国和孟加拉国之后,是世界第三大衣服出口国。根据这份关税协议,针织类物品的77.3%将实现5年内实现零关税,7年内实现100%零关税。根据越南政府网公布的信息,2019年越南向欧盟的出口总额达到了420亿美元,从欧盟的进口总额为15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统计,这份自贸签订可以将越南GDP在未来20年内提升2.4个百分点左右。 但不能过度夸张这个自贸协定对越南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从世界范围内看,越南的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差额不大,顺差很有限,但对欧盟的顺差反而很大,这说明两者的互补性很强,所以欧盟对越南高端产业的带动性有限,比如芯片半导体行业,现阶段整个欧盟处在被中美越甩越远的状态,那么这个领域在越南的自贸协定中,就基本只涉及原材料的来源问题了(记者注:根据欧盟的原产地原则,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必须原产于越南、欧盟或已同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其他国家),设计和制造那就更谈不上了。 今年四五月份,整个欧洲的半导体市场规模和日本基本持平(欧洲半导体协会) 记者:韩国三星集团在越南的FDI(外资引进)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一些中国经济观察家把三星手机产业向越南转移看成电子消费领域东亚“雁阵”格局变化的信号,对此,你怎么看? Kim Eun-jin:三星在全球范围内每卖出两个手机,就有一个是越南生产的,而且三星占了越南全国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贡献了越南几乎三分之一的GDP。前几天还传出消息,三星准备将个人电脑(PC)生产线整个都转移到越南,将关闭苏州高科技园区的一个厂,只保留部分研发中心。 越南北宁省安丰县的三星手机组装厂(韩联社) 如果电脑和手机的生产线都转移到越南的话,会形成三星和越南的“损益共同体”,但这未必会给越南带来完全的正反馈。因为越南对三星的依存度过高,稀释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变小,比如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就对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 记者:自1998年以来,越南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科技产业的政策,并且建立了三大高科技园区:Hoa Lac High-tech Park(和乐高科技园区)、Danang High-tech Park(岘港高科技园区)和Saigon High-tech Park(西贡高科技园区),你怎么看待这些园区的存在对越南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及越南的人才储备是否能撑起更多类似园区的成长? Kim Eun-jin:近三年来,越南高科技园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明显出现下降趋势。始建于1998年的河内和乐高科技园区(Hoa Lac High-tech Park,HHTP),距离河内市中心30公里,韩国大财团韩华集团曾入驻此地,开设航空机械零部件代工厂,2019年该集团在越南的营收额为3500万美元,计划今年达到5200万美元,尽管2017年之后越南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但入驻河内的有名望的大型跨国公司明显减缓了自己步伐。  河内和洛科技园区去年遭遇了吸引外资的瓶颈(河内时报) 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是,2019年全年,和乐科技园区内国内投资领域的新开工生产线只有四条,总价值为3243万美元,让全园区的生产项目达到了91个,总价值为376亿美元。2019年全年该园区虽然紧锣密鼓地和全球71个跨国公司谈入驻事宜,但依然未能开工哪怕一条新的FDI项目。而2018年这个数字为11,谈成了总价值为7390万美元的项目,其中包括日本三菱、日本电产(Nidec)和韩国韩华集团,FDI投资总额创下了园区20年历史的新高。对比2018和2019年,这个落差不得不用极大来形容。 外表看起来光鲜的和乐科技园是越南三大高科技园区的领头羊,然而截止到今年春夏之交,园区的空置率依然高达70%。 出台自2017年的吸引外资减税计划(Decree 74条款)明确规定,新上马的生产项目未来30年可享受至少1740万美元的营收税减免,目前看来,只有韩华集团积极响应了这个刺激性政策。 至于越南的人才储备,南北差异明显,河内的软件工程师数量较多,和越南高校的互动也更为频繁,受历史文化的影响,越南南部的教育水平相对来说要差一些。 记者:谢谢,这次对话让我们中国的读者对越南的产业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 Kim Eun-jin向记者提供了不少更多观察越南经济发展的视角,比如与欧盟的自贸协定对越南惯常的“来料加工”型模式提出了挑战,越南如何应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星对越南的“情有独钟”,这样一个越南三星“影子帝国”会带来不少潜在的风险;根据《河内时报》(hanoitimes)提供的数据,河乐产业园每平方米租金接近6美元,已经超过了中国苏州、东莞等城市,抵消了越南劳动力成本优势,也难怪这些媒体叹息这三大高科技园区本质还是“工业园”(industrial parks),而非高科技枢纽地(sci-tech hubs)。 结论 在全球化产业链分工逐渐细化和下沉的格局下,以国与国的角度谈竞争关系会遮蔽更多有益的分析维度,这可能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日本、欧盟或者美国当成赶超对象的思维模式有关。但是具体谈到中国和越南的产业分工,越南发展手机产业链对中国的影响,更合适的还原方式应该是拿中国的华为、小米或者Vivo和三星进行比较。 目前看来,越南的“三星帝国”并没有留给当地发展出本土供应商体系的足够空间。三星出海越南,小米出海印度,双方都瞄准的是全球市场份额,吸纳和提升该国的就业率则是跨国资本的附加效应。再者,对越南的经济政策制定者来说,找准和东盟其他小伙伴如泰国、马来西亚产业拼图中的地位,比谋划能承接多少中国产业链“溢出”还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