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Aug 2020 Share This by admin 7月份,有业内人士爆料称,近期液晶屏涨价趋势非常明显,有原厂已经多次调整了出厂价格,部分厂家甚至一次性调价超过20%。“某面板厂最近一连涨了两次价,每次都是在原价基础上加5元人民币。其实,这样的涨幅在业内已经见怪不怪了。”该名爆料者称。 此次涨价的前因后果 对于涨价,大家都更关心涨幅、持续时间、涉及品类。实际上,在此轮涨价中,不同液晶屏的涨幅并不相同。 “此次涨价存在结构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低端液晶屏产品的涨幅较大,约为20%~30%甚至40%-50%。应用在高端手机上的LTPS(低温多晶硅)屏、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的涨幅很小或者没有涨价。同时,32"和38.5"小尺寸电视机用液晶屏,此前已经跌破材料成本价,厂家近几个月一直在谋求涨价,而70"以上的大尺寸电视用液晶屏的价格没有太大的波动。” 液晶屏代理商深圳市唯时信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乃明分析说。 据介绍,液晶屏的上一轮涨价周期是在2016至2017年,从2018年开始其整体市场价格就持续下跌。经过了多年的持续降价,很多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跌到了材料成本以下,整个液晶屏行业都陷入了亏损的泥淖。 近年来,行业投资主要集中于大世代产线(8.5代线、10.5代线等)、LTPS屏产线以及AMOLED产线,而低端液晶屏的产能主要依靠5/6代产线。因旧产线并未新增产能,随着终端需求的持续增加,出口外单和白牌等市场的缺货情况会非常明显。 以非洲和印度市场为例:几年前,这些市场主要以功能机为主,功能机液晶屏的主流尺寸为1.77"产品,一条5代线的玻璃基板单位产出为1000片; 现在低端智能机取代了功能机,一条5代线的玻璃基板单位只能产出120片主流的6.517"产品。由于5代线的产能是固定的,液晶屏的尺寸变大,意味着产出相对减少,因此就慢慢出现了结构性失调。 除了供货端因素之外,需求端的持续增加也加大了涨价的动能。 上半年,因线上教育、线上办公需求激增,笔记本、平板设备的出货量有显著提升,后端面板厂针对笔记本、平板设备的液晶屏产品的需求大增。疫情期间,手机、电视机整体需求被抑制,全面复工之后,这些市场的需求反弹,最终加剧了液晶屏缺货的状况。 其实,在疫情期间,供应商的产能和交期也处于受限的状态。液晶屏的制造分为两端:一是液晶面板前端,采用无人车间生产,这一端不受疫情的影响;二是液晶面板后端即模组端,它需要较多的人力,受疫情影响较大。 综合而言,疫情期间,在需求减少的同时,供应端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涨价没有这个阶段到来。对此,陆乃明强调说:“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内面板厂商就开始酝酿涨价,针对严重亏损的产品做出了减产甚至停产的决定。但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下游需求暂时被抑制,涨价被延后。随着国内疫情受控,4月份全国全面复工复产,5月中下旬液晶屏价格开始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