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Oct 2020 Share This by admin 自今年4月中印发生冲突以来,两国边境摩擦不断,由于中印双方的对峙持续呈现紧绷的态势,也催生了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加之印度国内愈发严峻的疫情,更是让国家经济和企业生存雪上加霜。 众所周知,由于近几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产业链爆发出海热潮,印度更是被视为未开发的“宝地”,吸引了大批国内厂商前往当地建厂。眼下,这些企业正处于上述环境变化形成的水深火热的局面中,面对未知的局势变化,它们又该何去何从? 中资企业进退维谷 数年前,印度当地民众智能手机使用率低下,市场空间巨大,国内外多家终端品牌携产品攻入印度市场。与此同时,随着多家品牌在印度市场不断深入布局,也带动了国内手机供应链多家厂商在印度投资,近年来可见当地手机产业链已日趋完善。 一家在当地建厂并已量产出货一线供应商表示:“大多数品牌客户在当地布局多年,现在市场可挖掘的用户群也还很大,所以品牌很难轻易放弃印度市场,至少我们的客户都表示会继续在印度的布局。而客户资源的汇集,也让供应链企业无法轻易脱离。” 即便经过多年的挖掘,目前印度当地智能手机的占有率也仅仅接近50%。这也意味着,市场仍给终端品牌留有50%的增长空间。可想而知,这对于近年来销量增长缓慢的终端品牌是极具吸引力的。 然而,这幅华丽的市场蓝图下或许还隐藏着图穷匕见的风险。 一位熟悉印度手机市场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印边境摩擦发生后,民众反华情绪越来越强烈,这让印度国内的经营环境变得很不乐观。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今年下半年已有很多小企业从当地撤资返回国内。而一些中等或大规模的企业基本都在当地建厂,且不少客户资源还在印度,就只能硬撑下去。 据其透露,虽然印度市场的需求增长十分迅速,但真正享受到的这部分红利的企业其实并不多,相反,在当地投资出现大幅亏损的企业却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印度手机产业链资源十分匮乏,企业在前期投入、物流等方面产生非常高的成本,而当地畅销的机型和产品单价普遍偏低,大多数企业短期内实现盈利其实颇为困难。 该负责人还谈到:“就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前几年兴起的这一波印度投资热已经过去了。从现在看到往后几年,中印关系能否有所改善是存有一个问号的,如果持续恶化,那么当地的华侨和中资公司就会成为牺牲品。” 值得关注的是,在与中国边境对峙期间,印度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似乎有意借此引进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前往当地发展。 多项措施引进外资 彭博社消息称,印度政府为16家国内外电子公司提供了4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16.7亿元,约61.4亿美元)的激励措施,其中三星和苹果的3家签约制造合作伙伴,以促进未来五年的智能手机生产。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根据入围该计划的国际厂商包括富士康(Foxconn)、纬创(Wistron)、和硕(Pegatron)和新星(Rising Star),而本地厂商则包括 Lava、Micromax、Padget Electronics、UTL Neolyncs 和 Optiemus Electronics。6家零部件企业也将获得与生产有关的奖励。 根据计划,这些公司预计将在五年中生产价值10.5万亿卢比的智能手机和其他零部件,并出口总产值的约60%。作为回报,政府将对从2019-20 财年起的任何销售增长,给予4%至6%的激励。他们还被要求在电子制造业上追加投资1110亿卢比,并创造20多万个工作岗位。 不仅如此,还有消息指出,印度于10月正式调高多项电子产品零组件关税,其中包括已经推迟1年半的面板关税,预计将进一步拉高印度智能手机价格,并加速业者在印度生产面板的步伐。 针对近期出现的变化,有行业人士指出,印度政府此举似乎是想要拉拢除中国大陆企业以外的外资企业到当地投资,或许是为了防止在与中国关系无法改善后,国家经济、产业建设以及就业率等方面出现的损失。如果越来越多的他国企业在印度落地,现在这批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境况可能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