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Oct 2020 Share This by admin 近几年,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的释放,液晶面板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加速了行业洗牌。韩国面板厂陆续关停LCD产线,使得行业集中度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市场份额向中国大陆厂商集中,行业机构预计今年中国液晶面板市场份额将超过50%。 而液晶面板产业向国内转移必定会带动上游产业链发展,偏光片作为液晶面板的上游材料也将受益。然而,据笔者查询发现,在国内偏光片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A股相关公司却难以摆脱亏损现状? 国产替代空间大 作为生产LCD的关键部件,偏光片的市场需求受下游面板行业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近年来,虽然LCD面板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是偏光片的主要需求来源。IHS预计2018-2020E偏光片保持约6%的同比增速,增长动力主要来自LCD面板需求的增长,以及OLED面板的高成长。 由于偏光片生产技术门槛较高,目前主流的偏光片制造商仍集中在日韩,自2013年起,LG化学、住友化学、日东电工为偏光片制造行业三巨头,随着中国台湾和大陆偏光片产业的发展,三大巨头的市场份额也从2014年的72%下降到2018年的66%,国内三利谱、盛波光电等企业市场份额从起步的0%上升为8%。然而,相较于国内面板产能的市场占有率,本土偏光片的供给关系仍较为紧缺。 近年来,中国面板厂商新产能持续释放,产能聚集中国大陆,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能竞争格局巨变。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全球电视面板市场份额达到55.5%,较去年同期提高了9个百分点。 随着面板产线向中国大陆转移带动上游产业链积聚,日韩企业逐渐退出偏光片市场。从偏光片的发展历史来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偏光片产业的繁荣均受益于本土面板产业需求旺盛,上下游高度协同、面板厂通过扶持本土供应链从而带动产业集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不久前,LG化学剥离偏光片业务,并出售给国内A股公司杉杉科技。此外,日东电工也逐步关闭一些利润较低的偏光片厂,并转向与国内企业合作,提供偏光片相关技术支持。在国际品牌逐渐淡出的同时,国内偏光片厂商却剥离其他资产,聚集力量发展偏光片产品。去年10月,深纺织拟剥离物业管理及印染业务的相关资产,押注偏光片产业。 可见,随着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偏光片产业也加快发展。但目前我国偏光片的自给率仍然很低,供应存在较大缺口,尤其大尺寸偏光片市场国产替代空间较大,预计大陆偏光片厂商将迎来良好的发展良机。 为何A股公司难以摆脱亏损现状? 目前,国产偏光片实际上是供不应求,存在较大的产能缺口,但国内本土偏光片厂商较少,A股只有三利谱、深纺织(盛波光电)两家公司,然而,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三利谱和深纺织的经营业绩却不尽人意。 近两年,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A股两家偏光片公司的营收也实现大幅度提升。其中,三利谱的营收从2018年8.8亿元上升到2019年14.48亿元,同比增长64.60%;而深纺织的偏光片业务收入2019年也达到14.3亿元,增幅为71.80%。 相较于营收大幅增长,两家公司的毛利率却逐年下降。2017-2019年,三利谱的毛利率分别为25.98%、17.97%、16.60%;而深纺织的偏光片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19%、-5.29%、0.18%,比三利谱更低。 对于毛利率逐年走低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国内偏光片上游原材料国产化匮乏、批次质量不够稳定,技术也不够成熟,因此国内偏光片企业能够创造的附加值十分有限,价格更是难以提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国外同行,A股两家公司的偏光片产线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偏光片的幅宽决定产能和切割效率,宽幅产线是未来的趋势。目前偏光片主要有5种不同裁切幅宽的生产线,分别为500mm、650mm、1330mm、1490mm、2500mm,其中500mm、650mm统称为窄幅,其余三种统称为宽幅,其中2500mm目前称为超宽幅。偏光片生产线的宽度对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更宽的生产线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更宽的生产线可以应用于大尺寸电视偏光片的制造,大尺寸电视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面板市场。